同创优配 从“求助无门”到“全链保驾”!护航企业十年路铸就维权“浙江经验”
“十年间,协会共受理各类维权案件760余起,举办了三十余场论坛和专题讲座,走访了300多家企业,为企业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市场的公平竞争......”日前,浙江省首届企业权益保护论坛(杭州)暨浙江省企业权益保护协会成立十周年庆典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举行。会上,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企业权益保护协会会长夏阿国表示,协会十年的成长,书写了浙江企业权益保护事业的精彩篇章,为中国式的市场经济法治建设提供了“浙江经验”。
2014年10月30日,浙江省政府颁布《浙江省企业权益保护规定》。以此规定为依据,2015年4月,应广大企业的强烈要求,浙江省企业权益保护协会应运而生。该协会是浙江省经信厅作为党建领导部门、浙江省民政厅批准登记的社会团体,也是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的公益组织。协会围绕“依法维权有作为,牵线搭桥助发展”的定位和宗旨,正式开启企业帮扶之路。
“回望十年前,浙江民营经济虽已呈现‘千家万户’的蓬勃景象,却在权益保障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企业权益保护措施不够完善、政策执行存在落差、企业遇到纠纷时求助无门……正是这样的背景催生了浙江省企业权益保护协会的诞生。”驻会首席专家胡虎林(浙江省司法厅原厅长)发言时表示,十年间,他亲眼目睹了协会如何将这一宗旨转化为具体行动,在“依法维权”方面,协会不是简单地进行事后救济,而是构建了事前预防、事中介入、事后跟进的全链条权益保护体系。
比如,浙江某家企业遭遇重大火灾,企业法人涉嫌“消防责任事故罪”,法院根据既有证据将追究刑责,企业濒临倒闭。接到企业求助后,协会立即组织专家对起火原因起火源以及管理人责任进行透彻的分析研究,发现了新的证据,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终被司法机关采纳,企业获得了重生的机会。另有浙江一企业因涉嫌“污染环境”罪,企业法人被追究刑事责任,企业已无法正常运营,面临极度困境。接到求助后,协会一方面积极支持企业进行合规整改,另一方面与地方党政、司法机关进行沟通,使得企业法人减轻了处罚,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营。会上,夏阿国会长引述了多个这样的案例。他表示,协会每每遇到求助,不仅协助企业快速获得法律支持,并努力实现“解决一个案例、规范一个行业”的倍增效应。
据悉,在“牵线搭桥”方面协会也创造了独具浙江特色的“三座桥梁”:连接企业与政府的政策桥梁、连接企业与法律的服务桥梁、连接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桥梁。“通过不定期走访、座谈、交流等活动,协会让企业的呼声直接传达到决策层,许多建设性意见被吸收到《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中。”夏阿国介绍,协会组建了各路专家组成的专家智库,为企业提供专业精准的服务。十年来,“牵线搭桥”帮助企业解决在项目立项审批、融资和经营中的实际困难方面的诉求达400余件。另外,协会还构建了企业间的互助网络,推动形成了“大帮小、强扶弱”的良好生态。
加杠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
- 上一篇:点搭网配资 从脑机接口到罕见病防治 央企发力攻坚医疗健康新高地
- 下一篇:没有了